全时财经

首页 > 保险 > 正文

新市民防骗指南:警惕这三类金融陷阱!
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越来越多的新市民朋友来到城市工作、生活。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,大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,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金融风险。为帮助新市民群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,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通过真实案例,带您了解常见金融陷阱,守护您的“钱袋子”。

案例一:轻信“高收益理财”,血汗钱打了水漂

张先生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,在大连从事装修工作多年。去年,他在工地结识了一位“热心”老乡,对方称自己投资了一个“稳赚不赔”的项目,年化收益高达24%,还邀请他一起参与。张先生起初犹豫,但在对方不断劝说下,最终拿出积蓄5万元投入其中。

起初,对方按时支付“利息”,张先生尝到甜头,还介绍几位工友加入。然而三个月后,平台突然关闭,联系人失联。张先生报警后才得知,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集资骗局,所谓“高收益”不过是用后来者的本金支付前期利息的庞氏骗局。

风险提示:

天上不会掉馅饼,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。新市民朋友在选择理财产品时,务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,切勿轻信熟人推荐或网络广告中的“保本高收益”承诺。

案例二:贪图“零门槛贷款”,陷入套路贷深渊

李女士刚来大连不久,想开一家小吃店创业,但资金不足。她在手机上看到一则“无需征信、当天放款”的广告,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2万元贷款。对方很快审核通过,但实际到账仅1.4万元,其余被以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扣除。

更糟的是,贷款合同模糊不清,利率远超法定上限。逾期几天后,催收人员开始频繁电话骚扰,甚至威胁要上门“讨债”。李女士不堪其扰,最终在家人帮助下报警,才避免更大损失。

风险提示:

急需用钱时,务必选择正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贷款。警惕“低门槛、无抵押、秒放款”等宣传话术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避免落入“套路贷”陷阱。

案例三:点击陌生链接,个人信息被盗用

王先生在租房时收到一条短信:“您有未领取的租房补贴,请点击链接申领。”他未多想便点击链接,填写了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。不久后,他发现银行卡被连续扣款数千元。

经警方调查,这是典型的钓鱼网站诈骗。骗子通过伪装成政府或平台发送虚假信息,诱导受害人输入敏感信息,进而盗刷资金。

风险提示:

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,不随意填写个人身份、银行卡、验证码等信息。任何补贴发放都不会通过短信链接操作,请通过官方渠道核实。

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温馨提示

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,守护好您的财产安全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请牢记以下几点:

投资理财走正规渠道

贷款融资认准持牌机构

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

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

本文允许转载,转载时需注明出处:全时财经 - http://www.infoall.cn/baoxian/20251107/7628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