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随着金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,老年人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、情感需求强烈等特点,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。在金融宣传周期间,我们通过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套路,帮助老年朋友筑牢反诈防线!
案例一:“免费体检”藏陷阱,保健品成“伤钱刀”
70岁的张阿姨接到自称“健康协会”的电话,对方以“免费体检”“赠送礼品”为由邀请她参加讲座。现场工作人员夸大保健品功效,声称能“包治百病”,张阿姨花费3万元购买产品后,发现其仅为普通食品。
提醒:
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,认准“蓝帽子”标识。
遇“免费体检”“高价回购”等话术,请立即联系家属或报警。
案例二:“孙子出事”需转账?一通电话骗积蓄
李爷爷突然接到“孙子”电话,哭诉“打架被抓”,要求转账5万元“保释”。李爷爷心急如焚,到银行汇款时被工作人员察觉异常并劝阻,最终避免损失。
反诈小贴士:
遇紧急情况需转账,请先通过视频或联系家人核实身份。
牢记“三不原则”: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透露个人信息。
案例三:“高息理财”诱惑大,养老钱秒变“泡影”
某投资平台以“年化收益20%”吸引王奶奶,谎称“国家扶持项目”,并通过伪造合同骗取信任。初期返利尝甜头后,王奶奶追加投资10万元,最终平台跑路失联。
专家警示:
高收益伴随高风险,正规理财不会承诺“稳赚不赔”。
投资前请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资质。
防诈锦囊:这五句话请牢记!
“公检法”不会电话办案,更不索要验证码!
“中奖”先交钱?都是骗局!
“养老投资”要谨慎,实地考察合同细看!
“免费旅游”藏猫腻,诱导消费要当心!
钱进“安全账户”?真正的安全账户不存在!
转发提醒:将此文分享给家中长辈,共同学习反诈知识。
举报渠道:发现可疑行为,请拨打110或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一键举报。
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温馨提示:
守住养老钱,幸福享晚年。让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,用警惕守护家园!
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供稿
本文允许转载,转载时需注明出处:全时财经 - http://www.infoall.cn/baoxian/20250919/761401.html
全时财经